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批准商标管理条例的决议

作者:法律资料网 时间:2024-06-25 15:25:15   浏览:9169   来源:法律资料网
下载地址: 点击此处下载

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批准商标管理条例的决议

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


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命令(1960年4月)

商标管理条例已经1960年4月29日国务院全体会议第一百次会议通过,并经1963年3月30日第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九十一次会议批准,现在公布施行。

国务院总理 周恩来
1963年4月10日


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批准商标管理条例的决议

(1963年3月30日通过)

第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九十一次会议决议:批准商标管理条例。

下载地址: 点击此处下载
拿走遗忘于银行柜台的钱款定何罪

[案情]:

2003年11月8日,李明东来到江西省吉水县农行某储蓄所取款,取完款正欲离开,发现柜台上一塑料袋下有一沓钱,李趁左右无人,赶紧连钱与塑料袋一起塞进包里,离开银行.李明东回家后一数正好一万元,于是将该一万元存入银行.后失主王某向公安机关报案,.

[分歧]:
对李明东行为的定性有两种意见:

第一种意见认为:李某构成盗窃罪。李某以非法占有为目的,秘密窃取他人财物,数额较大,构成盗窃罪。
第二种意见认为:李某构成侵占罪。李某以非法占有为目的,将他人遗忘于银行柜台上的钱款非法占有,数额较大,拒不交出的,构成侵占罪。

[评析]:
笔者同意第一种意见,理由如下:
盗窃罪,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,秘密窃取公私财物,数额较大或者多次窃取的行为。在客观方面行为人必须具有秘密窃取公私财物的行为,所谓秘密窃取,是指犯罪分子主观上自认为采取不会被财物的所有者、保管者或者经手者发觉的方法,暗中窃取其财物。对他人持有和控制的公私财物,采用秘密窃取方法,使其脱离所有人,从而实现占有。在主观方面,犯罪分子必须意识到他所窃取得是公共财物或者他人财物,并且具有非法占有的目的;而且其故意产生于持有他人财物之前,是行为人为了非法占有而去秘密窃取他人持有的公私财物.

侵占罪,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,将代为保管的他人财物非法占为己有,数额较大,拒不退还的;或者将他人的遗忘物、埋藏物非法占为己有,数额较大,拒不交出的行为。侵占罪侵犯的客体是公民的财产所有权,犯罪的对象是他人的财物,有三种特定的形式,其一是托管物,即受托代为保管的他人财物;其二是遗忘物,即刚刚遗置于某处而忘记携带的他人财物,该财物与所有人暂时脱离了持有、控制的关系,但所有人随即能够准确地回忆起财物遗置的时间、地点,并即去索寻.其三是埋藏物,即掩埋藏匿于地下的他人财物.在客观方面表现为将数额较大的托管物,埋藏物非法占为己有,拒不退还或拒不交出的行为.非法占为己有,是指将他人财物从所有权上完全侵占归己的行为,没有取得所有权人的同意,形式上也没有办理法律规定的转移所有权的手续.第二,是拒不退还或拒不交出,即面对财物所有人的索要,非法占有人明确加以拒绝,或者擅自处理了该财物,是对已持有的他人的财物拒不退还或拒不交出,从而实现占有。侵占罪的犯罪故意产生于已经持有他人财物之后,即实际持有他人托管物、遗忘物或者埋藏物后,才产生非法占有这些他人财物的故意。
具体到本案,王某将钱从银行取出,清点后遗忘在银行的柜台上,按照银行与储户之间的储蓄合同关系,银行已由出纳将王某支取的钱清点后交付给王某,此时,钱应当归王某所有。王某将钱遗忘于柜台上,该钱与王某脱离了持有与控制的关系。但根据储蓄合同的附随义务,银行应尽到对储户在银行营业厅范围内支取款时的人身、财产的相应保护义务,即使是王某遗忘的钱,银行发现的话,应尽到保管的义务,待失主(王某)索要时交付给失主,即王某遗忘于银行柜台的钱,仍应处于银行的保管控制之下,现李明东发现银行柜台上王某遗忘的钱后,即产生占为己有的目的,并趁银行工作人员及他人不注意的情况下秘密窃取该款,李某的行为符合盗窃罪的特征,应定为盗窃罪。
最后,吉水县法院以盗窃罪判处李明东有期徒刑4年。


江西省吉水县人民法院 李崇军
邮编:331600


国务院关于西部大开发“十二五”规划的批复

国务院


国务院关于西部大开发“十二五”规划的批复

国函〔2012〕8号


发展改革委:
  你委《关于报送西部大开发“十二五”规划(修改稿)的请示》(发改西部〔2012〕189号)收悉。现批复如下:
  一、原则同意《西部大开发“十二五”规划》(以下简称《规划》),请认真组织实施。
  二、《规划》实施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,以邓小平理论和“三个代表”重要思想为指导,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,按照中央关于新形势下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的战略部署,以科学发展为主题,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,进一步解放思想、开拓创新,进一步深化改革、扩大开放,进一步加大投入、强化支持。要坚持把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放在区域发展战略优先位置,充分发挥西部地区特色和优势,促进区域经济良性互动、协调发展,增进民族团结和社会和谐,努力保持经济社会长期持续平稳较快发展,实现地区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收入增速均超过全国平均水平,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打下坚实基础。
  要坚持统筹兼顾,真正把当前和长远结合起来,切实抓好重点工作的落实。(一)明确主体功能区,对重点经济区、农产品主产区、重点生态区、资源富集区、沿边开放区和特殊困难地区,实施分类指导。(二)继续把基础设施建设放在优先位置,突出交通和水利两个关键环节,加快构建适度超前、功能配套、安全高效的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。(三)加大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力度,从源头上扭转生态恶化趋势。加强环境综合治理和节能减排,大力发展循环经济。(四)发展特色优势产业,建设国家能源、资源深加工、装备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。(五)加快发展现代特色农业,建立有西部特色的农产品生产加工体系,拓宽农民增收渠道,建设农民幸福家园。(六)培育中小城市和特色鲜明的小城镇,提升城镇化的质量和水平。(七)优先发展教育,千方百计扩大就业,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。增强科技创新能力,建设创新型区域。(八)全面提升对内对外开放水平,不断增强发展动力和活力。
  三、西部地区各省(区、市)人民政府要切实做好《规划》确定的主要目标、重点任务与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“十二五”规划的衔接,认真分解落实各项任务。要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,有效引导社会资源,合理配置公共资源,保障《规划》有效实施。东中部地区要积极支持配合做好《规划》实施工作,加强与西部地区的经济合作,进一步提升对口支援、对口帮扶的深度和水平,积极支持东中部地区的企业、人才到西部地区创业发展,进一步形成互惠互利、相互促进的发展格局。
  四、国务院有关部门要按照《规划》确定的总体目标和发展重点,在有关专项规划编制、政策措施实施、重点项目安排、体制机制创新等方面给予积极指导和支持。要加强部门之间的沟通协调,深入调查研究,及时总结经验,指导和帮助地方政府切实解决《规划》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,进一步为西部地区又好又快发展营造良好政策环境。
  五、发展改革委要加强综合协调与服务,会同有关部门加强对《规划》实施情况的跟踪分析和监督检查,适时组织开展《规划》实施的中期评估工作。要重视研究新情况,解决新问题,总结新经验,重大问题及时向国务院报告。
  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,是党中央、国务院作出的重大决策,各有关方面要统一思想、坚定信心、开拓创新、扎实工作,努力建设经济繁荣、社会进步、生活安定、民族团结、山川秀美的西部地区,不断开创西部大开发新局面。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国务院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二○一二年二月十三日